上城區依托“1833”聯合指揮體系、災害事故“1618”救援指揮體系和城市安全值班值守建設,創新工作方法,首創推行災害事故信息報告“13331”機制,持續提升“平時”風險研判、預警會商、決策服務和“戰時”指揮調度、應急處置、信息報送能力,高效處置各類災情險情和涉災突發事件。
一是搭建一個載體,推動信息報送“一管到底”。區城市安全值班值守專班做好平時值班值守“守望”職責,9家輪值單位任當天指揮長,統籌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類突發事件的先期調度、信息核查等工作。常態化設置“一長三組”工作模式,組建當日信息報送群,24小時落實災害事故信息接收、匯總、報送和傳遞工作。制定20類災害事故信息報送流程圖、明白紙、提示卡,明確分級分類突發事件應急響應和區域敏感等級,增強突發事件前期研判和預警的能力,充分發揮信息工作的“放哨”作用。
二是突出三條渠道,推動信息報送“即真又實”。積極構建覆蓋“縱向貫通,橫向銜接”的相互交織報送網絡,24小時緊盯區委區政府緊急信息研判群(浙政釘)、110/119指揮聯動平臺、城市安全應急大腦預警模塊等3條重要信息共享主渠道,第一時間獲取災害事故信息和預警,守好信息“前哨”。認真履行急時叫應叫醒“吹哨”職責,充分發揮災害事故“叫應”機制。依照“有研判預警、有防范措施、有安排落實、有結果反饋”的閉環要求,通過“一條信息、一個電話、一次視頻”方式,第一時間叫應相關部門、街道(管委會)負責人,確保對突發事件的實時感知和高效處理。
三是強化一個制度,推動信息報送“提質增效”。做好災害事故信息報送復盤環節,全面復盤災害事故信息過程中街道(管委會)、部門信息報送流程、時間節點,梳理“有沒有”“好不好”“落沒落實”等情況,不斷優化信息報送環節,提高信息報送質效。迭代“城市安全應急大腦”綜合預警指揮系統,圍繞氣象、水情、地質、危房、地下空間等災害類監測預警信息,做到“風險看得見,資源調得動,態勢控得住”;另一方面做廣安全生產、東站樞紐、電動車充電場所等專項預警場景建設,實現“覆蓋場景全、預警分析準”的成效。全區累計高效處置消防、燃氣、道路交通等各類突發事件162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