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為扎實推進 2020 年度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創建工作,8月11日上午,國務院安委辦召開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創建工作第二次視頻推進會。會議以“管理創新保障城市安全”為主題,學習交流北京通州、杭州、廣州、洛陽等城市創新城市運行管理方法推動城市安全發展的典型經驗,進一步推進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創建工作。
近年來,杭州市以創建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為契機,依托數字賦能,聚焦隱患整治,深入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著力健全安全風險防范化解體系,全力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取得了較好成效。
戴建平常務副市長分享了杭州市創建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的做法經驗。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深入推進示范城市創建。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創建工作三年行動計劃,將創建任務納入責任制考核,層層壓實創建責任。強化安全生產1+X責任體系建設,著力提升源頭治理、安全防控、安全監管、安全保障、應急管理救援五大能力,打造城市安全統籌管理、風險管控、智能監測、宣傳教育、應急救援等五大平臺。
二是強化規劃引領,提升源頭防控風險能力。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從源頭上防范和遏制事故;“多規合一”謀劃城市空間、產業和功能布局,強化城市防災減災救災空間保障和設施建設;著眼綜合防災和公共安全要求,編制落實安全生產、防洪減災、地質災害防治、消防等專項規劃,制訂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電梯安全管理條例等法規。
三是強化風險治理,著力提升行業安全水平。開展城市安全風險評估,全面摸清風險底數,建立了重大安全風險聯防聯控機制,明確屬地、部門、企業管控責任,落實分級管控措施。創新“60日隱患暗訪督辦閉環機制”,每2個月掛牌督辦一批隱患,按照隱患暗訪、會議曝光、掛牌整改、督辦驗收、通報問責等程序,緊盯事故易發多發領域,對風險隱患窮追猛打。各區、縣(市)和有關部門同步建立工作機制,形成上下聯動的常態化工作格局。持續推進重點領域治理。組建建設施工重大風險督查隊,對重點項目、重點部位等進行24小時輪班盯防;投入專項資金5000萬元,購買軌道交通工程建設第三方機構監管服務;創新推廣電梯全生命周期保險,率先出臺電梯維保質量評價地方標準;大力推廣餐飲場所用氣“瓶改管”工程,構建氣瓶配送、充裝、監管一體化服務平臺。
四是強化體系建設,提升應急救援綜合能級。健全災害信息核實、快速處置、聯動會商機制;多途徑全覆蓋推送預警信息,實時跟蹤災情進展,快捷開展應急救援;強化災情會商研判,充實應急專家庫,形成快速高效的科學決策機制;實現綜合救援、專業應急救援、社會應急救援和軍警救援高效聯動,大力培育社會化應急救援隊伍,打造了“公羊會”、“狼群”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民間救援隊。
五是強化數字賦能,提升應急管理智慧化水平。建立多級聯動應急指揮會商系統,上聯省級相關部門、下聯全市所有鎮街、村社,并可接入單兵、無人機、手機釘釘等多種移動終端;依托“城市大腦”,建成防汛防臺應急聯動、危化品事故防控“看得見”和城市安全風險管控平臺,強化風險監測預警;構建空天地一體化視頻監控平臺,為應急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保障。
六是強化宣傳教育,培育城市安全文化基因。以“五進”活動為載體,開展“云上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公益宣傳地鐵專列”等活動,推動安全知識宣傳教育走進公眾。通過領導干部輪訓、強化學校安全教育和應急演練等,提升全民事故防范能力。通過創建安全文化示范企業、推進應急體驗場館建設、開設電視專欄等,推動安全文化發展繁榮。率先倡導“禮讓斑馬線”,讓城市更安全。全市已建成各類應急安全體驗場館98個,發揮積極作用,有效提升公眾應急安全意識和應急自救技能。
下一步,杭州市將持續完善應急管理體系,縱深推進雙重預防機制,大力加強基層基礎建設,探索打造“應急智慧中樞”,努力實現應急管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高水平建成“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打下堅實安全基礎。